二者区别如下:
1、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直径约0.1微米长度由0.2微米到数微米,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2、纤毛,是从一些真核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突起.由微管9(2)2型构成的,他们都有促进移动的作用,但不同之处应该在于组成成分不同。
微绒毛好纤毛的特点:
1、微绒毛:光镜下,纹状缘(小肠吸收细胞)或刷状缘(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或静纤毛(附睾管上皮细胞、味觉及内耳感受器的感觉上皮)。电镜下: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细指状突起(细胞膜细胞质),直径:约100nm,长度差异较大。
2、微丝与终末网:微绒毛轴心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一端伸到微绒毛顶部,另一端插入胞质中并附着于该处的终末网。终末网是微绒毛基部胞质中与细胞表面平行的微丝网,其边缘附着于细胞侧面的中间连接。微丝为肌动蛋白丝,终末网中的微丝还有肌球蛋白,其舒缩可改变微绒毛长度。
3、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纤毛:形状,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长而粗的突起(与微绒毛比),长5~10m,直径0.3~0.5m,基部有一致密颗粒,称基体basalbody(内为中心粒,含微管,与纤毛中的微管相连形状。
5、结构: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即92结构)。分布:呼吸道、子宫、输卵管等。
6、功能:节律性协调摆动,二联微管的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动力蛋白有ATP酶活性,分解ATP后动力蛋白臂附着于相邻的二联微管,使微管之间产生位移或滑动,导致纤毛运,像风吹麦浪一样,把黏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状物质向一定方向推送。
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直径约0.1微米长度由0.2微米到数微米,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但以成长期的卵母细胞、小肠、肾小管的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等吸收机能旺盛的细胞和内耳、鼻、侧线等感觉细胞中较为丰富。
微绒毛表面是细胞质膜和糖被,内部是细胞质的延伸部分。纵切面可见微绒毛中心有许多纵行的排列的微丝,直达微绒毛的顶端,微丝直径为4~6nm。
在上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下方,有平行于细胞质膜的微丝网称为终末网(terminalweb),微绒毛内的微丝根部埋藏在终末网内。这些结构均增强了细胞顶部的牢固性,使得上皮的表面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海胆卵细胞受精时,细胞表面有许多绒毛伸长特别是在小肠和肾小管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表面,密集而规则地排列着直径和长度一定的微绒毛,形成所谓刷缘状的构造。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显纵纹状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小肠1个细胞大约具有三千根微绒毛,可以看作是由它增加了细胞游离面而使吸收和接受刺激的能力提高的装置。
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电镜观察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中轴含有纵行微丝,微丝一端附着于微绒毛尖端,另一端伸到细胞顶部,附着与此部胞质中的终末网。功能是通过增大细胞表面,扩大吸收面积,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
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质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直径约0.1微米长度由0.2微米到数微米,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但以成长期的卵母细胞、小肠、肾小管的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等吸收机能旺盛的细胞和内耳、鼻、侧线等感觉细胞中较为丰富。此外海胆卵细胞受精时,细胞表面有许多绒毛伸长特别是在小肠和肾小管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表面,密集而规则地排列着直径和长度一定的微绒毛,形成所谓刷缘状的构造。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显纵纹状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小肠1个细胞大约具有三千根微绒毛,可以看作是由它增加了细胞游离面而使吸收和接受刺激的能力提高的装置。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电镜观察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中轴含有纵行微丝,微丝一端附着于微绒毛尖端,另一端伸到细胞顶部,附着与此部胞质中的终末网。功能是通过增大细胞表面,扩大吸收面积,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
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只能在电镜下见到,有些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较少,长短不等,排列也不整齐;有些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则多而长,且排列整齐。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的,小肠柱状上皮细胞表面呈纵纹状的纹状缘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刷毛缘,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都由密集而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组成。微绒毛一般长0.5~1.5微米,直径80~90纳米。微绒毛的表面常附有一层较厚的细胞衣。微绒毛的中轴含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它自微绒毛顶部向下延伸,与细胞顶部的终末网的微丝相连。终末网由与细胞游离面平行的微丝组成,其微丝常附着于细胞的中间连接。微绒毛和终末网的微丝的化学成分,分别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微绒毛的运动与微丝的相互作用有关;微丝的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缩短。微绒毛的功能主要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并参与细胞的吸收或分泌功能。例如小肠每个上皮细胞的游离面有2000~3000个微绒毛,每平方毫米小肠上皮,则可有2亿多个微绒毛,这样就大大扩大了小肠上皮表面的吸收面积。
2.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动的毛状突起。1个上皮细胞可有数百根纤毛。每根纤毛长5~10微米。电镜下观察,医学|教育网纤毛的表面有1层约7纳米厚的薄膜,是细胞膜的延伸部分。
微绒毛内纵行的结构是微丝。纤毛内纵行的结构是微管。毛细血管中的基膜仅由基板构成,分为透明层和致密层。
微绒毛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表面。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并垂直于细胞膜表面。
微绒毛的结构中没有细胞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微绒毛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
百科,分享生活经验知识,菜谱知识,成语知识,电脑知识,汽车百科,育儿宝典,是您实用的生活科普指南。这里有千万网友实践过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已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经验知识,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进行分享。
相关标签: 微绒毛、
本文地址: http://www.5118.link/article/92d20643da5486ae00cd.html